即使市场上偶有消极声音,再生能源的发展仍然快速,EnergyTrend更预估2017年太阳能需求将再创新高。再生能源大规模导入是能源转型的一环,过程中势必将遭遇许多问题,有赖政府、业者与民间单位携手努力,追求最适发展。
在太阳能业界耕耘超过10年,以生产电池片起家的台湾太阳光电集团(BIG SUN Group)研发了双轴追日系统iPV Tracker,不仅帮助公司摆脱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场,更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还推出多样化的支架设计,以符合各种需求。作为转型成功的业者,BIG SUN董事长罗家庆表示,现在太阳能产业波动和变化,其实都反映了一件事:产业正在找平衡。
能源产业的平衡点
能源是基础建设的一环,与政策密不可分。以台湾为例,台湾当局已规划在特定农地建置地面型太阳能发电厂,且规定遮蔽率最高为70%。罗家庆指出,这些新规定明确指出对地面电站的支持,且代表产、官、民间相关单位正在寻找发展平衡点,而不是只往某个面向倾斜。
“太阳能的政策要平衡才能有效发展。若政策不明朗,银行对于资金放款会有疑虑,就不利于推动产业。”罗家庆说。他认为70%遮蔽率的规定是为了涵养土地,表示政府仍希望在国土政策和能源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如追日系统这样能提高单位土地发电量的方案会变得更有价值。
多数太阳能系统会并入电网,透过购电合约(PPA)或者趸购(FIT)的形式来取得发电收入,因此,电网稳定度与供电品质会影响收益。罗家庆认为,电网的问题好比一座冰山,必须未雨绸缪;而BIG SUN的iPV Tracker之高稳定品质已被国际客户认可,且可从日出到日落持续发电,与日间的用电曲线互相吻合。一旦发、用电可互相搭配,即可有效减轻电网压力、提高电网稳定度。这也是罗家庆近期以来极力推广的“电网利用率”概念。
罗家庆相信:“太阳能产业一定会在动荡的过程中找出平衡点,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而这个平衡点出现的时间早晚,各市场依其发展脚步会有差异。
结构新设计的 iPV Tracker。(来源:BIG SUN)
大型电站兴起,iPV Tracker有更多发展利基
BIG SUN之所以会开始研发iPV Tracker,是基于产业角度的“提效、降本”考量。罗家庆说,好的追日系统可以立竿见影地大幅提高系统发电量,搭配高效太阳能板就能进一步优化度电成本(LCOE)。
随着太阳能市场在政策刺激下大幅成长,成本持续下跌,也带动更强的需求。以美国为例,EnergyTrend研究发现,美国的大型电站自2016年在投资税减免(ITC)政策的刺激下蓬勃成长,2017年第一季的安装比例已接近中小型系统,预计今年将逆转。而在这波趋势中,EnergyTrend也透过市场讯息观察到,欧美越来越多电站开发商决定选用追日系统,且对双轴系统的询问度更持续成长。
“在美国,用了单轴的开发商就会考虑采用双轴。”罗家庆解释:“追日系统广泛的成功经验说服更多使用者考虑采用双轴追日这种方案。”
双面组件在这波需求崛起中也占有一席之地,BIG SUN早已为此推出新版iPV Tracker。罗家庆解释,双面组件讲究背面最少遮荫,而iPV Tracker高度较高,组件下方有更多供光线反射的空间。新的iPV Tracker重新设计了框架,当光线反射到组件背面时,几乎不会被框架遮蔽。
也因应大型电站的需求和降低单位成本的目的,iPV Tracker推出了40-panel、32-panel(搭配60-cell或72-cell组件)等多样结合的支架,成本更低,且仍能维持稳定运转与高效发电表现。
罗家庆对iPV Tracker有十足的信心。他相信:iPV Tracker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最佳解,发电量最大化、土地利用率最高、电网利用率最好,同时也能让土地照射日光,达到生态涵养的目的。正如罗家庆所说,太阳能产业正在寻求多方面平衡;在这样变化多端的市场中,追日系统的红利更加明显,而iPV Tracker已经做好了十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