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动车业内很多人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国外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同时认为只要国家政策给予实在的支持和补贴,电动车在10年内就能大范围推广。
但在深圳电动车大会上,不少行业专家就表达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付于武表示,电动车产业发展根本没有弯道,中国电动汽车在技术上的追赶需要阶段性地探索和稳步地推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也认为,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与世界巨头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与欧美传统的汽车企业依然有很大差距。
目前,通用汽车的雪佛兰沃蓝达已在美国上市,日产的聆风也即将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电动汽车量产则迟迟不见起色,针对这个问题,业内人士给出了这样的看法。
中国国家863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就电动车的技术而言,不同国家的侧重点不同: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相对先进,混合动力技术以日本为优,而在电动车的个别技术环节,德国的电机技术世界领先,日本的电池做得较好。但技术只是基础,并非唯一决定要素,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政策及配套设施缺一不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认为:“我们还是建议在传统汽车方面取得较好成果的汽车企业发展电动汽车,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才能将这一新兴产业做好。”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孙逢春也指出,由于国外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更强,且欧美等国的电动车市场成熟,若他们集中发力,电动车做得会比我们更快,中国电动车发展之路还需要稳步推进。
欧美等国的传统汽车市场比中国更加成熟,在他们已基本实现汽车普及化的今天,中国的人均汽车占有率仍然较低,虽然这为中国汽车产业今后发展带来机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此刻的中国消费者在未能实现一户一车的基本需求时,很难有能力加入电动汽车的大潮中。
业内调查显示,2009年,国内新增的锂电池企业数量约为1500家,但在市场上实际活跃的只是有100多家,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本是用来炒作概念,而非切实投入。大陆汽车企业扎堆发展电动汽车的现象,这种发展电动车产业的普遍热情实际上体现了两种心态:跨国车企将中国市场当作电动车产品运行与发展的实验地;大陆自主品牌车企则着眼于在电动车这一新兴领域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同时争取政府的政策与财政支持。与此同时,面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国,在电动车领域抢占市场先机,对所有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而言都尤为重要。
未来中国电动车产业的的走向仍然需要依托市场的发展,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将是那些踏踏实实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早日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研发出符合中国市场与中国特色的电动车产品,真正服务于普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