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某论坛上宣布,将开展汽车动力蓄电池与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的评价和发布工作,第一批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申报工作也已正式启动。
白名单由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旨在推优扶优。由于补贴退坡,白名单将不再与补贴政策挂钩,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对行业的监管或将缺乏约束力。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从过去强调企业产能规模转变为现在更看重研发投入和认证标准,充分体现我国对动力电池产业的管理方式从过去的追求速度和粗放式增长,转向追求效益的高质量发展。
不与补贴挂钩企业申报积极性不减
在补贴政策到2020年完全退出已板上钉钉,《管理办法》将不再与补贴政策挂钩的情况下,电池企业进行申报的积极性又如何呢?
虽然在《管理办法》中新增了对企业诚信和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产品编码备案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对研发人员占比及数量的标准,但对于大部分扎实开展研发工作的电池企业来说,并不难达到新增或提高的门槛,虽然此前并未列入文件内容,但其实企业诚信和产品编码备案等工作早已开展。
由于缺乏与补贴政策挂钩带来的约束力,从竞争层面来看,由《规范条件》转换至《管理办法》,或将进一步加快三星和LG等外资电池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从而给自主品牌电池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事实上,在此前公布的多批《道路机动车辆产品信息公告》中,已经可以看到LG化学电池产品的身影,配套采用外资电池企业产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自主电池企业日子不太好过,上游原材料价格仍不断上涨,国内补贴退坡导致整车企业压低电池价格,这些都大大压缩了自主品牌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再面临外资电池企业的直接竞争,一些中小型自主品牌电池企业恐怕将难以为继。由于外资电池企业与国内电池企业相比,拥有规模优势,在大举进军国内市场时,极有可能会采用压价方式获取订单。这将对自主品牌电池企业造成巨大冲击。
针对自主品牌电池企业,虽然不再与补贴政策挂钩或将导致“狼多了”,但行业放开是大势所趋,自主品牌电池企业还需在自身能力和实力上下功夫,加快技术革命性突破,例如加快锂电升级的开发进程,在实现单体每公斤350瓦时、系统每公斤260瓦时目标的同时,加大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究开发力度,力争跟上国际领先水平。(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