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通过追踪了过去10年12家主要上市光伏企业的年度研发支出情况,太阳能创新领域的投资水平创下记录。这一趋势在2017年逐步升级。最终,在最初的12家公司中,通过无法追踪四家公司(REC、天合光能、昱辉阳光和SolarWorld)的进展。12家公司包括唯一的薄膜组件生产商First Solar及11家晶硅组件制造商,即阿特斯、韩华Q CELLS、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REC、昱辉阳光、SolarWorld、SunPower、尚德、天合光能和英利绿色能源。
2017年,通过对20家公开上市光伏组件制造商的研发支出进行了分析以取代此前《Photovoltaic International 》追踪了10年的12家公司清单。在追踪的最初一批公司中,有数家公司随后退市并私有化。这意味着,为了准确呈现上游太阳能市场上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全球研发支出趋势,通过需要对包括其他上市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进行范围更广的分析。
新分析标准
2017年研发支出分析报告包括以下20家光伏制造商:阿特斯、亿晶光电、First Solar、协鑫集团、昱晶能源、汉能薄膜、韩华Q CELLS、海润光伏、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中来股份、隆基集团、茂迪股份、新日光能源、东方日升、昇陽光电、SunPower、通威集团、无锡尚德和英利绿色能源。
一直以来,通过都对主要组件制造商的研发支出进行分析,但本报告和后续报告对研发总支出进行了分析。以协鑫为例,分析包括了保利协鑫能源(多晶硅和多晶c-Si硅片)和协鑫集成科技(电池和组件)。
以隆基为例,研发支出报告包括了单晶c-Si硅片和子公司隆基乐叶(电池和组件)。通威的支出分析包括多晶硅、电池和组件。
虽然新入选公司的组件产能各异,但新日光能源、茂迪股份、昱晶能源和Solartech历来都专注商业电池生产。
因此,通过停止使用从组件研发支出角度为公司排名的一贯做法。相反,本报告和后续报告会更全面地研究入选公开上市公司上游供应链的研发支出趋势。
2007-2016年的研发支出历史趋势
下图保留了2007-2016年追踪的12家组件制造商的历史数据并结合了2012-2016年组件制造商扩展清单数据。与之前两年相比, 2014年,研发支出大幅增长,创下了当时的新纪录。这一增长恰逢光伏行业复苏,彼时整条供应链已历经多年的极度产能过剩。
2015年累计年度研发支出达到8.8041亿美元,高于2014年的7.815亿美元,涨幅约为12.5%,或比上一年增长了近1亿美元。
然而,自2012年后,公司选择性研发支出一直是研发支出持续强劲增长的原因,而这一趋势在2012年之前从未出现过。
这一趋势首见于2012年。当时有7家公司减少了研发支出,而其他公司则增加了支出。 2013年,减少支出的公司数量增加到了10家,其中只有三家(亿晶光电、尚德和天合光能)连续两年降低支出。
2014年,全球仅有昱晶能源、韩华Q CELLS和东方日升三家公司降低了研发支出,其余公司均增加了研发投入,这反映出全球太阳能市场的整体复苏。 通过注意到,三家公司中,昱晶能源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降低支出的公司。
至2016年,降低研发支出的公司数量增至7家。这可能是当年累计研发支出仅增长3%的一项关键因素。虽然如此,累计研发支出达到9.0746亿美元,创下了新纪录。
2017年研发支出趋势
2017年,由于公司退市,通过不再追踪四家公司(REC、天合光能、昱辉阳光和SolarWorld)的状况。进一步的研发支出增长可能会出现问题,这并不难理解。
然而,2017年,研发支出达到创纪录的9.6728亿美元,年同比增长约6.6%,与2016年的小幅增长相比,增幅达到两倍多。
有趣的是,与上一年相比,2017年共有10家公司减少了研发支出,创下了新记录。支出增长似乎因此受阻。
在2017年分析报告中,昱晶能源连续五年减少了研发支出,First Solar连续三年减少支出,而只有海润光伏连续两年减少支出。
与2016年相比,四家公司(SunPower、韩华Q CELLS、亿晶光电和晶澳太阳能)虽然降低了2017年支出,但他们在2017年的研发支出还是创下了记录。
SunPower仅在2013年降低过年度研发支出,而对晶澳太阳能来说,2017年是公司降低年度支出的第一年。
共计有9家公司的研发支出出现年同比增加,其中一家公司(英利绿色能源)与上一年的支出完全相同(2120万美元),这是首家做到这一点的公司。
一些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是支出下降的原因。以海润光伏为例,公司将支出从2015年的最高值5590万美元大幅削减至2017年的2628万美元。2017年,公司亏损额约为7.07亿美元并且已经至少亏损了六年。从技术分析层面来说,公司已在2018年破产。
这也可能是SunPower减少支出的一个因素。根据公认会计原则,2017年SunPower的净亏损为8.51亿美元,这是公司连续第五年亏损。
对First Solar来说,公司生产正在从小型Series 4组件向大面积Series 6组件转型并在建设三个新工厂。与2016年的1.247亿美元相比,2017年研发支出降至8860万美元,限制总支出或为研发支出下降的一个因素。
相比之下,2017年增加支出的九家公司(协鑫、隆基、晶科能源、阿特斯、东方日升和中来股份)的增长水平显著高于去年。所有这些公司均在2017年全面展开了重大研发项目,更不用提协鑫和隆基在材料、硅片电池和组件领域的研发项目了。
大手笔公司
就隆基而言,研发支出从2016年的8923万美元增至2017年的1.755亿美元,与2016年的8923万美元相比,年同比增长96.67%。
隆基不仅超越了两家历史悠久的研发支出领导公司(First Solar和SunPower),而且一年内的支出就超过了目前任何一家光伏制造商,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太阳能行业。
隆基2017年的总收入为2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42%,研发支出占收入的6.77%。
接近该比例的公司只有SunPower。 2015年,SunPower研发支出占收入的6%。2011年,First Solar的研发支出与收入比超过5.1%。
隆基已连续六年增加了研发支出并在过去四年中保持了高水平研发投入。
多晶硅和太阳能多晶硅及硅片领军生产商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协鑫系)也大幅提高了2017年研发支出。
公司开发了新的单晶硅生长技术和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在金刚线切割和多晶 “黑硅”硅片制绒工艺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保利协鑫的研发支出由2016年的3910万美元增至2017年的1.5122亿美元,增幅为288%。如把协鑫集成(电池和组件制造商兼下游项目开发商,以及协鑫新能源)的研发支出也计算在内,2017年总支出达到1.6527亿美元。2017年,协鑫集团年收入超过66.6亿美元。
尽管自2007年以来,通过被迫从历史分析报告中去除了四家公司。但是,在审查年度内,太阳能行业研发支出(入选的20家公司)再创新高。
除了部分以年同比百分率为基础计算的支出绝对值外,以公司为基础的支出绝对值达到了创纪录的新水平。
然而,2017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减少了研发支出,只有少数公司大幅提高了支出。
总体而言,研发支出的发展趋势仍然不稳定,可能会受到持续利用新技术的积极影响,也可能会受到个别公司技术开发周期和财务状况的负面影响。
2012/13年度,虽然行业产能过剩会抑制支出增长,但全球市场开发都保持了一致的增长轨迹。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2018年,各家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会刷新下一轮研发支出报告所涵盖的公司。例如,阿特斯和英利绿色能源这两家公司或已退市,或正在退市。而由于三家台湾制造商的合并(新日光能源、昱晶能源和昇陽光电),通过会独立分析两家公司的亏损情况。
来自:PV-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