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正文

中国动力电池双雄“保卫战”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3 日 16:26 | 分类:

近日,宝马增加了宁德时代的订单,从2018年中期宣布的40亿欧元订单额增至73亿欧元(约合568亿元),也使之成为迄今为止动力电池领域最大一笔订单。相隔不过一日,奥迪中国总裁武佳碧也透露称,奥迪正就在华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与比亚迪进行谈判,具体细节尚未公布。

宁德时代与宝马,比亚迪与奥迪,双双携手的背后,意味着中国动力电池已经进入全球顶尖车企的供应链。

2009年,我国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通过巨额补贴与政策扶持,中国迅速跃升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行业也乘此东风,一并崛起。

显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处于向上突破的关键时刻。与此同时,在政策上,为了鞭策国内企业进行优化与创新,我国汽车与电池市场将逐渐放开。

或许不久将来,充当“鲶鱼”搅动国内电动车江湖的不止有特斯拉,还将有松下、LG化学、三星等电池巨头。在此背景下,作为国产电池领域“双雄”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能否保持如今的强势增长,续写辉煌?

双雄时代

中国对汽车核心技术的漫长追赶过程中,动力电池行业率先登顶。

据今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统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5.4%)、松下(20.3%)、比亚迪(15.2%)分别占据前三名。

后发先至的中国本土品牌占据两席,成绩斐然。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动力电池的地位,就好比是燃油车的发动机,充当着汽车心脏的作用。即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格局中,电池的角色都相当关键。因为动力电池不仅是整车制造成本的大头(约为30%-40%),还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续航与安全。

如今,经过数十年的追赶与超越,在动力电池领域,我国终于拥有了与海外电池巨头掰手腕的能力。这也多少证明了通过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给中国汽车科技领域提振了信心。

当然,成果来得并不容易。

以“十城千辆”工程为起点,政府、民间将数千亿资金一并投入汽车领域。在补贴的促进与政策推动下,我国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接近2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电动车带动了电池行业的强劲增势。10年里,我国电池装机量从0.03GWh增加到了57GWh,增长超过千倍。

更关键的外部因素在于“看不见的手”。2016年,一纸“白名单”发布,为国内电池行业设立准入门槛,外资电池由此被挡于高墙之外。

占据天时地利之后,国内电池领域迎来春天。

而其中的“新秀”宁德时代与“老将”比亚迪,从240多家电池企业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双雄。根据我国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各占据45.5%、24.5%,排名第三的国轩高科仅有5.9%,其余玩家各自不足2%,差距明显。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成为国内电池领域的头号玩家,二者市场占比总额超过70%,形成了双寡头格局。

在产能利用率方面,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的总装机量约为57GWh,而总产能达到260GWh,也就是说,产能利用率仅有五分之一左右。其中,宁德时代利用率86%,排名第三的捷威动力产能仅仅只有49%,其余玩家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

当然,宁德时代、比亚迪拿下的江湖地位,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撑。

首先,两家企业的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而且在电池领域深耕已久。

据媒体了解,宁德时代的研发金额占营收比始终保持在5%以上,2018年研发人员超过4000人,国内锂电池行业拥有博士学历的研究者,有一半就职于宁德时代。而在资本市场上,宁德时代市值更是接近2000亿元,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兽。

而比亚迪以电池起家,在技术积累和成本控制上,都有着先天优势。同时其业务多元,拥有整车制造能力背书,旗下王朝系列更是电池装机量的绝对保障。

因为总体产能的过剩,动力电池领域的洗牌从未停止。然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还远未到放慢扩张节奏的地步。

今年,宁德时代先后宣布在四川宜宾投入百亿建立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另外将在德国建立电池工厂,2021年投产之后,将实现14GWh的产能。其产品主要供应给宝马、奔驰、大众、PSA等欧洲汽车巨头。

面对宁德时代的扩张步伐,比亚迪同样不甘人后。其先后与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10GWh动力电池工厂;另外与重庆璧山区政府签订20GWh动力电池项目投资协议;3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其在青海投资250亿元建立的电池工厂,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由于动力电池行业注重研发能力,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已经形成了稳固的优势,小企业无论是在研发能力还是成本控制上,都难以匹敌——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朋友圈”竞逐

产能是电池行业的一大焦点,有产能也必须要有销量,由于电池必须要安装在车上,因而电池巨头争夺的焦点还在供应链上,比如,产业链下游的整车厂。在此基础上,电池供应商形成了各自的朋友圈。

宁德时代的成功,更是验证了朋友圈的重要性。

当宁德时代还名不见经传之时,创始人曾毓群带头啃完了700多页的技术文档,由此得到了宝马的青睐,获得了一笔大订单。有了宝马的背书,宁德时代之后又接连进入宇通、戴姆勒、大众等车企的供应链。

如今,宁德时代的朋友圈已经遍布海内外主机厂与造车新势力。其在国际上拥有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车企,国内也拥有上汽、广汽、吉利等头部车企,另外还有蔚来、威马、小鹏等一众造车新势力。

2018年底,据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显示,共有3800余款车型入选,其中由宁德时代配套动力电池的车型达到1100余款,占比接近30%。

宁德时代长驱直入的背后,也有对手的一份“功劳”——比亚迪的战略误判也帮了不少忙。

2016年,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旗下的比亚迪唐、比亚迪秦、比亚迪E6三款车型,占据当年销量榜前三。王传福信誓旦旦地对外说道,“比亚迪的电池暂不会对外出售,我们要保持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不曾想,本来念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比亚迪,却错失了动力电池的爆发期。等到比亚迪反应过来时,为时已晚,宁德时代2017年装机量达到10.40GWh,接近于比亚迪的两倍。中国动力电池大王的称号由此改弦更张。

经历了战略失误的比亚迪痛定思痛,2017年决定分拆电池业务,不再自给自足,开始对外供应,组建自己的朋友圈。

始料未及的是,比亚迪在汽车产业的布局,反而成为了其电池对外供应的绊脚石。不同于宁德时代专注于电池板块,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玩家,比亚迪与其他车厂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有人做过比喻,购买比亚迪的电池,就像两国交战,自己去敌国购买军火。

不过,比亚迪决心已下,志坚不改。

去年,王传福就四处拜访车企,先后与北汽、长城、长安汽车的老总会面。王传福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先后拉来了长安汽车和丰田的订单。

由此,比亚迪的朋友圈逐渐热闹起来。在商用车领域,比亚迪拥有北京华联、中联重卡、扬州商威等一众车企;乘用车领域,则有长安汽车作为同盟,之后还与丰田达成合作。最近,宁德时代朋友圈里的奥迪,也在和比亚迪互抛橄榄枝。

可以预见,比亚迪扩大自己朋友圈势力的同时,蚕食的是宁德时代的朋友圈。更印证了那就话,把自己的朋友圈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朋友圈搞得小小的。

为了强化朋友圈的关系,双方你来我往地过招,都在千方百计地与车厂建立联系。

宁德时代除了给车企供货外,先后与北汽、上汽、东风、长安、一汽、吉利等八家传统车企成立了合资企业,以利益捆绑的方式,巩固联盟之间的关系。

这一招,也被比亚迪学了去。

比亚迪除了与长安汽车形成联盟之外,今年11月,其与丰田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双方各持股50%,共同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此次和奥迪的合作,也有建立合资公司的倾向。

电池双雄格局不断地巩固,而时不我待,因为国产电池企业的春天快要结束了。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策东风正在退散,车企对电池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白名单”(外资电池补贴准入门槛)取消,枕戈待旦的海外玩家,即将入场。

同仇敌忾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对其行业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

据《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最关心的问题分别为续航里程、电池安全、以及充电体验(快充)三个方面。在消费者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调查中,出于电池因素的影响占到了87%。

因此,续航里程无论对于车企还是电池企业来说,都是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

制衡续航里程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是电池的密度。曾经一度被认为主流技术路线的磷酸铁锂电池,便是由于密度遇到了天花板,无法达到乘用车的续航要求,开始逐渐被边缘化。所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一直都在研发更高密度的电池。

据媒体了解,宁德时代当前的NCM811型号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300Wh/kg,基本可以覆盖续航600公里左右的工况里程。排名第二的比亚迪电池密度则在270—280Wh/kg。但是,按照我国既有的技术规划,电池在2020、2025、2030年单体能量密度分别要达到350、400、500Wh/kg。

由此可见,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压力一点都不小。

另外,在提高续航里程的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性更加重要。今年隔三岔五的自燃事件,已经让消费者担惊受怕。工信部也是再三强调电池安全。

但电池安全和续航里程之间又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当前电池企业为了追求大容量与快充,增加了高镍材料的比例,导致电池的热稳定性变差,因此也提高了电池的失控风险。但消费者购买车辆,安全性又不容有失。因此,除了电池生产方提高技术外,还需要与车厂进行合作,提高BMS(三电管理)系统的能力。

由此可见,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装机量虽然取得了第一和第三的成绩,但距离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目标,还有想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且,这条路上的竞争对手实力不容小觑。

自从今年政府取消电池“白名单”目录之后,松下、三星、LG化学等老牌电池巨头纷纷获得入华门票。

巨头入华之前,早已厉兵秣马。2015年松下宣布投资 4 亿美元落户大连,三星宣布牵手西安政府,LG化学则着手在南京兴建电池厂。

电池行业战国时代或将开启。

2017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警惕地问道,“当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但是猪是在飞吗?台风走后猪的下场如何?”

曾毓群的担忧不无道理。国产电池企业虽然在市场份额上取得领先,但在产品方面,与外资电池仍有差距。

去年,瑞士公布了一份关于全球动力电池的研究报告,在能量密度上,松下的21700电池单体密度可达340wh/kg,宁德时代目前为300wh/kg。在成本上,松下电池成本为111美元/kWh, LG化学的成本为148美元/kWh,三星SDI和宁德时代的成本均超过150美元/kWh。

也就是说,作为国内动力电池领头羊的宁德时代,密度不及松下,成本也不占优势,与外资电池竞争,并不轻松。

虽然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建立了各自的朋友圈,但联盟能否抵抗外资电池的进攻,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近日,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开始投产,其电池供应方选择了LG化学,将老伙伴松下晾在了一边。一个可见的趋势正在发生,车企为了加强自己的话语权,不愿意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脚踏多只船,降低供应商单一造成的风险。

走出温室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打开了我国动力电池双雄割据的局面。然而,这个世界是平的,面对着未来海外强敌,它们将何去何从?未来的战局又如何拉开?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IT老友记

Share
【免责声明】
  • 1、EnergyTrend- 」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2、任何在「EnergyTrend- 」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 3、「EnergyTrend- 」信息服务基于"现况"及"现有"提供,网站的信息和内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 4、「EnergyTrend- 」尊重并保护所有使用用户的个人隐私权,您注册的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等个人资料,非经您亲自许可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会主动地泄露给第三方。
【版权声明】
  • 「EnergyTrend- 」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EnergyTrend- 」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相关推荐

总投资约52亿元!这一新能源电池项目签约浙江

发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25 日 14:34  |  关键字: ,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发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23 日 11:49  |  关键字: ,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邀中企助力能源转型

发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06 日 11:36  |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