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全球各国/地区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及相关支持政策,谋求零碳转型。政策引领和执行力度是实施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各地区的政策完整性和执行力度存在一定差异,会出现推进时间及实施难度不一致的情况。
新型储能具有多种优势,储能技术在快速迭代,其经济性也在逐步提高,如何更好的引领储能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能源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国际新型储能政策及中国新型储能政策两大板块出发,简单梳理当前指引新型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
全球新型储能政策
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走向成熟,相关的产业发展也发生了巨变,储能就是其中之一。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大对储能产业的支持,美欧日韩等经济体也着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十分注重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产业链格局变化等相关环节的发展。
在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不少地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
图:部分地区新型储能政策(不完全统计)
从美国来看,随着IRA及ITC政策实施,美国各州出台储能装机目标及储能补贴计划,推动美国光伏配储,独立储能及户储市场全面发展。
欧洲来看,政策的发布推动欧洲光储高速发展。欧盟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45%的目标,并提供10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计划。欧洲储能协会发布路线图,2030年需部署187GW、2050年部署600GW储能。此外,欧洲多国实施储能优惠政策,尤以英国部署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了大型储能项目和独立储能电站建设,领跑欧洲表前市场。
中国新型储能政策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制定了2030年风光新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占比新目标,发布了1+N政策体系,提出构建新能源占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中国能源电力清洁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和遵循路径。
目标&框架:2021年7月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30GW,并向全面市场化发展。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已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国储能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
图源:中科院之声
当前,我国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政策密集出台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及规模化应用。各地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及规划,积极布局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
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以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储能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强调按发展阶段分类推进相关储能技术的研究探索、试点示范、商业化利用和规模应用。同时,要突破全过程安全、系统集成、智能传感、寿命预测、回收利用、智慧调控等共性技术。制定全面推动储能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系列举措。
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专项,建设储能技术专业学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
制定系列政策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科学优先调用。
图:各地储能装机目标
短期来看,目前中国强配储能政策可有效刺激短期储能需求,叠加大基地与整县推进项目带来旺盛集中式、分布式风光电需求,储能短期装机有望高速增长。长期来看,风光发电量占比将持续提升,且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增厚储能经济效益,储能经济性边际向好。
此外,从工商业储能场景来看,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已有河南、江西、浙江、河北、山西、广东、山东等超过20个省市调整分时电价政策,要求适度拉大峰谷电价差水平,部分利好政策如下:
图:我国工商业储能相关利好政策
来源:EnergyTrend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