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技术因其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而备受市场瞩目。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以其优异的导电性和温度适应性,为电动汽车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电源解决方案,成为行业研发的重点,世界众多车企纷纷投入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并发布了量产计划。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究领取取得了显著进展。
4月10日,青岛能源所宣布,近期,武建飞研究员研究组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制备的多层叠片软包电池循环300次容量几乎不衰减,性能还在继续测试中。
图片来源:中科院青岛能源研究所
为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研究团队正在积极筹备20 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成型生产线,并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方合作,以加速技术研发和验证进程。他们的目标是在2026年之前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批量化生产。
与此同时,该研究团队在硫化物电解质设计及与锂负极界面稳定性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资料显示,青岛能源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7月启动筹建,2009年11月30日通过共建三方验收并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管理序列的国立科研机构。
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深耕硫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和电池规模化制备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该团队率先突破全固态软包锂电池循环寿命差的技术难点,成功开发出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软包锂电池,循环850次,容量保持率为94%。
目前,团队完成了实验室技术制造,已建立一条全固态软包电池实验室生产线,探索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生产模式。
文:集邦固态电池 Wendy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