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储能自“北京消防”获悉,据韩联社消息,当地时间6月24日上午,位于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的一座电池制造厂发生火灾。截至发稿前(24日18:00),大火被扑灭,在火灾现场已发现20多具遗体。据报道称,因锂电池起火难以用常规方式完全扑灭,而且火势较大,灭火工作进展不顺利。
在此前,集邦储能有提到,随着储能装机量快速提升,储能电池系统单体的容量及功率也在快速增大,高功率的密度对散热要求较高,同时储能系统内部容易产生电池产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因此温控系统对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性至关重要。
当前,虽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与储能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如IEC 62619和IEC 62133。这些标准涵盖了储能系统的设计、安装、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仍有一些企业存在对标准的理解不足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随着储能电站规模逐渐增长,储能安全逐渐引起政府和电站投资运营方重视。同时,储能行业发展趋势是逐渐出现更大的项目、电池储能系统采用更大容量的电芯,储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挑战。例如,锂离子电池存在过充、过放、热失控等安全风险,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加以应对。锂电池热失控是影响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储能温控保障储能系统处于最佳运行温度区间,是储能系统安全性保障的关键一环。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从政策层面明确要求强化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同时,电芯一致性变差将严重影响储能系统寿命,储能温控有助于维持电芯之间温差处于合理区间,进而提升储能系统性能。
此外,储能安全新国标已于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储能安全标准逐渐完善并趋于严格,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储能安全问题愈发得到行业及各国政府重视,安全性标准将提高,将快速推动储能温控、消防领域发展。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国际标准、安全管理体系、风险评估和管控、安全培训、定期检测和维护、环境监测、供应链管理等措施共同构成了储能系统安全管理的框架,行业需要不断关注和应对新兴技术和威胁,及时更新标准和实践,才能适应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储能产品在推向市场前,都会进行大量安全测试,对安全性的要求仍然是行业首要任务。而温控对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性和系统寿命保障至关重要。
当前储能温控的主要应用路线
随着工作时间越长、放电倍率增大,锂电池放热速率增加。不同放电倍率下锂电表面的温度变化在充电阶段、静置阶段基本一致,而放电阶段,锂电表面温升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放热速率加快。当放电倍率增加至1.5C时,放电阶段锂电温度高达40°C,超出最佳温度区间,可能会诱发热失控。
图:锂电池表面温度随放电倍率增大的变化幅度
大容量和高倍率的储能系统成为发展趋势,驱动储能温控和消防需求提升。当前储能温控技术包括风冷、液冷、热管冷却和相变冷却四种。液冷相比风冷散热效率更高,功耗更少,并使得电芯之间温差更小。经实证项目测算,液冷温控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性更高。
随着储能项目规模不断增大,且电芯单体容量增长趋势显著,超300Ah、500Ah的大电芯产品陆续推出,储能系统对于温控产品的散热效率和温差控制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具备更高性能的液冷更加匹配下游需求。
从目前来看,液冷已成为储能温控的主要应用技术路线,这一点从主流储能系统集成商密集推出液冷储能系统产品也得以体现。根据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温控市场空间达126.78亿元,全球液冷温控市场规模为120.10亿元,2023-2026年CAGR为60.37%。
定制化能力重要性凸显
温控领域技术同源特征显著,目前切入储能温控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数据中心温控企业、工业冷却设备企业和汽车温控企业等,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主要为英维克、同飞股份、申菱环境、高澜股份、朗进科技五家头部企业,且均为上市公司。
从竞争要素来看,储能温控系统定制化属性较强,面对不同的客户和应用场景环境,研发能力和产品方案设计能力强、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将脱颖而出。目前下游储能系统集成商纷纷进行全球化布局以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因此具备主流集成商覆盖基础、产品认证齐全具备出海能力的温控企业也将胜出。
图:2023H1中国储能温控系统企业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SPIR,浙商证券研究所
储能温控系统定制化程度高,需具备多类严苛场景下的保供能力。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储能系统要求及技术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储能温控系统并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而是通常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或不同厂商的技术方案进行定制化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严苛的高海拔、高寒地区,需要厂家专门进行产品研发,以确保储能温控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此外,温控厂家还需要根据下游客户的产品特性、能量密度等推出适合的配套温控产品,以保障产品交付能力,持续绑定大客户。
来源:集邦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