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央企华电集团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开标,总采购规模为8.95GW,共分六个标段。公开信息显示,共有41家企业参与投标。从投标报价来看,六个标段的平均价分别为1.194元/W、1.198元/W、1.196元/W、1.195元/W、1.152元/W、1.103元/W。其中,N型组件最低投标价为1.08元/W(第五标段);P型组件最低投标价0.9933元/W(第六标段)。
从标段来看,标段一至四采购N型双面组件;标段五(N型组件)及标段六(P型组件)为框架采购,此标段框架有效期为自框架协议生效之日至2024年6月30日,时间跨度较长,在该周期内受项目地点、实际容量、组件版型等波动因素影响,最终交货的价格和投标价间会存在一定差值。而此次N型和P型的最低报价均来自于框采的两个标段。
从投标企业来看,参与标段五报价的企业共39家,报价在1.1-1.2元/W的企业有33家(一线企业报价均在此范围内),小于1.1元/W报价的企业数量仅3家,且均是三四线组件企业,这也充分说明了过低及过高的报价均为个例,实际应更多的关注报价的合理性。
图1:华电集团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开标详情
组件投标价创新低,需明确最低投标价≠中标价
“0.9933元/W”这个关键数据着实引起了业内的轩然大波,一时间组件价格“跌破1元/W”的消息遍布全网。一方面,从部分企业的“血亏”报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光伏产业产能短期迅速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压力已经充分显现,主要表现为部分三四线组件企业争相降价,在恐慌心态下疯狂抢单,才出现了如此低的投标价。随着N型产能的加速释放,P型组件的产能面临着加速出清的困境,或许这也是部分三四线企业低价抢单的另一动机,此次华电的开标结果正体现了小企业的强烈危机感。
另一方面,业内媒体纷纷报道“光伏组件价格首次跌破1元/W”的消息。实际上,“0.9933元/W”这个价格背后隐藏的一个常识是——投标价格最低并不意味着必然中标,该价格也无法代表终端市场当前组件采购的主流成交价。光伏项目是综合性强、投资大、工期较长的庞大工程,波动因素较多,央国企在选择中标企业的时候,价格通常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会从组件产品的质量/功率/价格、投标企业过往的履约交付能力、是否满足采购要求等标准出发,综合考量评定。此外,“0.9933元/W”的低价已经跌破成本价,即使中标,交付能力也需要再观察。
此外,组件产品的质量、价格和交付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光伏项目的成本和生命周期,选择优质的一线企业和品牌,才能在项目质量、后续服务等多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业界应正确对待个别投标价格过低的情况,引领市场对产业链价格波动的正确认知,协同维护产业的健康发展。
1-10月产业链各环节跌幅约27%-51%不等,挑战成本极限
根据集邦咨询数据显示,从2023年1月至今,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一路下滑,其中硅料价格更是遭遇“腰斩”,跌幅已超50%。组件环节来看,其本身利润微薄,被动的随着上游价格的不断下降而下降。据集邦咨询分析,当前组件价格已逼近不少企业的成本线,比拼成本抗压能力的阶段已至,头部企业因一体化优势及成本管控优势尚可维持利润,而一些中小企业在价格战下可能会被挤掉出局。在产能狂飙和技术迭代的背景下,供应过剩的问题已传导至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导致新一轮淘汰赛的开启。
图2: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2023年1-10月)
组件价格已降无可降,拐点何时出现?
在当前的硅料价格下,1.1-1.2元/W的组件均价显然跌破了组件企业的成本,已基本无利润可言,陷入了“降无可降”的境地。若价格继续下探,组件企业的利润空间恐将越来越小,且大部分企业肯定处于亏损状态。
图3:集邦咨询硅料-组件未来一年价格预测
在跌价浪潮中,企业还能撑多久?市场拐点何时会出现?根据集邦咨询预测,当前已来到四季度关键节点,受上游价格逐步企稳、供需错配、市场竞争等影响,叠加终端需求释放的支撑,预计后续组件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低,但仍存在小幅波动的可能。
当前,P型组件主流成交价格仍维持在1.1-1.2元/W,在该价格下的组件利润已十分微薄,未来降价空间不大。需要强调的是,在激烈的招投标环境中,低价并不是抢标的唯一杀手锏,投标最低价也并不意味着中标。“价格战”虽难逃,但企业需理智对待个别投标价格过低的情况。在技术迭代的发展过程中,先进产能逐步替代落后产能的现象使得部分企业被迫报出低价来争抢市场,以求快速出清,也实属企业的无奈之举。下游需求方在选取供应商时,也应立足于实际需求,聚焦产品本身,综合考虑企业的综合实力、交付能力等因素,而不是一味追求低价。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产业链上下游应一同追“光”前行,向更卓越的目标奋进。
来源:集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