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商业飞速发展、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电力负荷持续增长,叠加近些年极端天气带来的缺水缺电,电力安全供应压力极大,而需求侧管理是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有效措施,用户侧需求响应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确定性方向。
工商业储能作为参与需求响应的重要部分,迎来利好,将随着政策端给予更大支持、收益端参与市场而更具经济性、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已成为下一个风口。当前,我国工商业储能市场处于刚起步阶段,已受到各路资本的热捧,吸引了包括家电、能源、消费电子、环保、锂电、光伏等在内多个领域企业跨界入局。
图:储能行业终端客户
01 政策引领,工商业储能成大势所趋
为加快工商储的渗透率,尽早实现商业化,国家和省市层面均出台了辅助服务、补贴、隔墙售电政策,为运营商创造多层次的盈利渠道,多形式扶持政策结合,鼓励工商业储能发展。
图:国家层面工商业储能政策梳理
辅助服务方面,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交易品种包括调峰、调频、无功调节、备用和黑启动等,近年来储能和可调节负荷也纳入了提供辅助服务的市场主体之中。
补贴方面,如今年4月东北监管局连发两文明确新型储能各类补偿——针对新型储能,如果AGC可用率达到98%以上,按AGC可用时间每台次(电站)补偿20元/时。在隔墙售电方面,浙江省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最新电力条例——分布式发电企业可以与周边用户按照规定直接交易。
02 竞争格局分散,参与者众多
当前,工商业储能市场处于早期阶段,竞争格局分散。海内外头部储能企业、初创公司等积极入局工商业储能赛道。工商业用户包括中小型用户和大工业用户,所需储能规模在几百kWh~几MWh不等。
图:工商业储能主要参与者官网产品信息
头部企业横向扩展:
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派能科技、海博思创等头部企业推出了针对中小型工商业用户的储能机柜,单体容量数百千瓦时。上述企业已具有大储和/或户储系统的拳头产品,横向扩展工商业产品,丰富产品线。
中小企业卡位工商业储能赛道:
中小企业推出具有液冷、高集成度、智能化等特征的工商业储能产品,进入工商业储能市场。
部分大型企业采用大储产品供给工商业客户:
特斯拉和比亚迪等企业官网尚未显示中小型机柜产品,其大储产品可供给工商业客户,产品采用集装箱集成,单体容量为MWh级,目前已有一定应用案例。
整体而言,工商业储能市场处于早期阶段,参与者繁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产品尚未标准化。
图:产品和服务构成工商业储能的主要壁垒
锂价回落进一步提升储能经济性,各厂商加速推出新品入局工商业储能。随着峰谷价差持续拉大、补贴政策逐步健全,广东、浙江、江苏、湖南、重庆、安徽等全国众多省份工商业储能已具备可观经济性,长期来看,电力市场化、虚拟电厂也将为工商业储能发展带来可持续性支撑。
03 工商业产储能产业链介绍
工商业储能产业链上游环节为原材料与核心器件设备厂商,原材料包含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环节;核心器件包括储能电池模组、PCS逆变器、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及其他电子元器件。
中游环节为系统集成与品牌渠道运营商,在系统集成领域,主要有全产业链自产、专业集成和设备商转型集成商三种模式。中游系统集成直接与下游工商业用户对接,需要对BMS/EMS系统及储能应用场景有着深刻理解,并完成对上游设备的高效整合。
下游环节为工商业用户,商场、办公大楼等可利用用户侧储能项目,储存谷时电量、峰时使用,降低用电成本。
在市场需求以及政策推动下,更多资本入局,储能产业迎来大发展,移动端储能备受关注。中国在全球储能产业链占据优势地位,产业链主要围绕电池(PACK)开展,由于政策倡导的工商业储能在现有技术下是锂电池化学储能,所以较早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锂电池龙头企业成为优势竞争者,主要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结钾能、派能科技、国轩高科等企业。
目前,中国工商业储能产业还在向规模化发展和应用方向迈进,行业整体产能供求比高,市场竞争充分。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原材料与核心器件设备厂商
上游厂商: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工商业储能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主要涉及原材料与核心器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在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组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原材料供应商是储能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关键一环,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子元器件、结构件、辅材、屏柜电缆、升压装置等。其次,核心器件供应商也是储能产业链上游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器件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关键技术设备。
相关龙头企业:电池模组方面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PCS方面有阳光能源、上能电气等,EMS方面有派能科技等。
产业链中游
品牌端:储能系统集成
中游厂商: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
来源:EnergyTrend储能整理